【作者简介】徐玉虎,渭南市临渭区人。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临渭区作协副主席,曾在网络平台发表散文、小说百万余字,在省、市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村庄的印章》。
微信公众号搜索:渭南文坛,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在我的面前,放着一本厚重的书——《言官杨爵》。这部近3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是西安出版社策划的大秦风书系,关学系列的其中一部。它装帧精致,封面设计大气秀美,让人顿生爱不释手之感。
小说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诤臣杨爵一生的故事。责任编辑李亚利曾经推介说:《言官杨爵》着实写得很有骨力,文笔流畅自然,我在阅读审稿的过程中心里感觉舒服而尤然敬重起来。可谓是有正宗中国风骨,又有着渭北平原的古雅秦味。在作品中,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所幸知遇,农民御史与关学大儒完美合体,低头做事与昂头绽放相得益彰,至公至德与至仁至义忠孝两全,地道乡音与诗书文赋自由切换,关中风物与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引经据典与关学精神不绝如缕,北方汉子与南方才子休戚与共,各色人物与世故人情栩栩如生,学术思想与文学写作水乳交融,曲高和寡与雅俗共赏珠璧交辉,是一部难得的很有文化品位的作品。
我读这本书之后,深有同感。历史人物的写作本身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带有一定学术韵味的小说更是要求严格,能写出来,本身需要极大的勇气,要写得好,更是难上加难,张娟可以说是在渭南文坛异军突起,写了一部极有文化品味的作品。从各个平台陆续发送的20余篇书评来看,这部小说很有影响力,给我们临渭区作协带来荣誉,我作为临渭区作协主管小说的副主席,与有荣焉。同时,因为跟作者熟悉的缘故,看完小说,也更想说一些小说之外的话题。
张娟,又名张小雨,陕西渭南人。原渭南棉纺厂一名普通职工,不幸受下岗浪潮冲击,几度失业,生活极其不容易。但她坚持梦想,不辍笔耕,立志于文学创作,近几年一直活跃在文坛,创作的剧本、小说、散文、诗歌、快板等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发表在陕西电视台、渭南电视台、《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及网络论坛、公众平台等其他媒体,不少作品获得当地奖项,取得了一定成绩。是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编剧协会会员,渭南诗词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协副主席,秦岭书院旗下平台【水墨秦岭】执行主编。
她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让人敬佩;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痴迷与投入,令人赞叹——她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剧本有被拍成影视作品在电视台播放的,有搬上舞台公演的;她的诗歌被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和陕西电视台主持人赵冬安联合朗诵;她的散文,被很多大学教授称赞,认为是最有历史文化功底的文章。一切皆因为,她的作品深深根植于脚下这片土地,让人读来亲切而灵动,质朴而接地气,能够产生心灵的共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任意浏览器中搜索南大吉、安均之、《渭南塬上三大宝》、《西塬有个张胡村》等关键字,看看搜索结果就知道,而长篇历史小说《言官杨爵》的创作和面世,亦是是最有力的见证。
为了塑造好这个六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完成这部小说的创作,她多次来到杨爵的故乡富平,不避寒暑,采访主人公的后人,实际查看现存的石碑,走访村中老人,聆听杨爵的故事,捕捉感受杨爵的气息;回来后,昼不思食,夜不能寐,一头扎在文史资料里,一边阅读无异于天书的资料,一边做详细的笔记。为了准确表达这位关学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好杨爵的典型形象,她多次奔赴省城,拜访专家学者。
她感动于杨爵勇于担当的文人风骨,震撼于这位关学大儒为民生仗义执言,不惜得罪圣上,甘赴牢狱的大义,毅然拿起笔,历时三载,六易其稿,塑造出了这一节操刚大,勇担道义的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写书不易,出书更难。在人们拼死拼活地追求物质财富的今天,作为下岗女工的张娟,上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儿子,需要上学、就业、成家等等负担,三年没有任何收入,进入苦行僧般的写作模式,还要自掏腰包出版书籍,得需要怎样的勇气,是不言而喻的,就单从为自己的生计和过日子的角度做考虑,这种抉择也是非常艰难的。
但她毅然做出了选择。她说:我们陕西人在宣传自身优秀文化,尤其是在关学文化方面,是十分欠缺的。关学作为影响世界的儒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能广为人知,关学大儒的精神风貌,未能以文学甚至是影视的形式得以展现,是关学的损失,也是陕西文化的损失,对陕西的旅游文化损失更大。她愿意做关学文化宣传的排头兵,大胆尝试,抛砖引玉!如果说《言官杨爵》中的主人公杨爵是以生命在践行北宋大儒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话,那么,张娟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不计个人得失,用一部文学作品践行了这一精神。面对高额的出版、印刷费,她凭着对时代的担当,凭着博大的家国情怀,没有犹豫,毅然拿出家里的积蓄甚至是借贷着,才有了这本《言官杨爵》的出版发行,想来真令人感动,感慨!
平心而论,《言官杨爵》写的相当的扎实,无论是三线并行的布局谋篇,还是生活底蕴深厚的故事内容,引经据典、善于提炼、稳健细致的叙事风格,放眼大局、着重细节的故事运筹等等,都是值得称道的。当然,既然是排头兵,小说在官场情节处理等一些地方还是有待讨论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关学人物塑造、关学主题的传承和普及上的积极作用。
真诚希望《言官杨爵》这本书,能够得到学术界和文学界高层的广泛关注和研讨,走出渭南,走向陕西乃至全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以达到张娟本身想宣传陕西、宣传关学,讲好陕西人的故事的初衷,这也是我们渭南临渭区作协的初衷,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